炒菜時大蒜變紅色 油中黃曲黴素或超標

時間:2016-09-14  來源:  作者: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行業動態


炒菜時大蒜變紅色 油中黃曲黴素或超標
黃曲黴素進入公眾的視野。

“黃曲黴素是能夠誘發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。”重慶醫科大學專家陳於稱,黃曲黴素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,一般的黴變物質中都會存在,要注意提防。

清洗隻能去除80%的毒素

黃曲黴素是什麽?陳於從專業的角度進行了解釋。

當糧食未能及時曬幹及儲藏不當時,往往容易被黃曲黴或寄生曲黴汙染而產生毒素,這類毒素叫黃曲黴素。它也是黃曲黴、寄生曲黴等產生的代謝產物。極易附著於黴變的農作物表麵。如花生,玉米,豆類等,一但被毒素汙染,去除很難,一般的加溫不會殺死毒素,而清洗隻能去除80%的毒素。

黃曲黴素是已知最強的致癌毒素之一,伴隨人們每一次進食,滑玉12在肝髒器官內“積少成多”後,它會向肝細胞發起攻擊,造成肝髒損傷,引發肝硬化,其中部分最終惡化為肝癌。

大蒜對黃曲黴素最敏感

目前檢測黃曲黴素的方法有薄層法、酶聯免疫法、液質聯用法等,這些都需要專業的檢測儀器和試劑,一台測定儀的價格也要七八千元 。

生活中也有很簡單的檢測方法。

“大蒜對黃曲黴素最敏感,用大蒜就可以鑒別。”陳於表示,要檢測食用油中是否含有黃曲黴素,最簡單方法是在炒菜時,放一顆剝皮的大蒜,如果大蒜變成紅色,就說明食用油中含有大量的黃曲黴素;滑玉12如果大蒜是白色的可以放心使用。

而牛奶中的黃曲黴素就得用專業的檢測儀器檢測了。

鮮玉米也可能含有黃曲黴素

陳於表示,要避免黃曲黴素,發黴的東西不能食用,不過,鮮玉米中也可能含有黃曲黴素。

因為,黃曲黴素的“蹤跡”極為隱蔽。在農作物黴變初期,“黴菌”還未形成青色絨毛時,黃曲黴素隱匿於玉米光鮮的外表下,輕而易舉就能躲過人們的眼睛。

“喜歡啃新鮮玉米,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攝入黃曲黴素。”而根據實驗,一粒含100微克黃曲黴素的玉米,足以殺死一隻雛雞。

就目前食用油也檢測出黃曲黴素一事,陳於稱,可能是食用油廠家,未能對大豆、玉米、葵花籽等原料施行嚴格的存儲措施,從而產生黴變。

據了解,除玉米、花生、大豆等穀物,其他一些農產品如油料、種子、調味品、發酵品、中藥材、酒類等若保存不當,都可能藏有黃曲黴素。

陳於建議消費者,不要食用久置的速凍玉米,要多吃綠葉蔬菜有益於降低黃曲黴素的致癌風險。

糧食:糧食在收獲、貯存過程中可能發生黴變而受黃曲黴素的汙染。特別是在雨季,由於氣溫高和濕度大,易於黃曲黴菌的生長,此時糧食易感染黃曲黴菌,從而受到毒素的汙染。玉米由於胚部體積較大,含水量多,滑玉12且胚部含糖較多,可供生長所需養分,所以在濕潤、溫暖處容易汙染黃曲黴菌。

食用油類:由於花生易受黃曲黴素的汙染,所以花生油中該毒素的含量相對較高。

鮮奶類:奶牛經喂飼受黃曲黴素汙染的飼料後,其奶汁中會含有毒素。

魚肉類:給雞、豬、羊、牛、魚等喂養受黃曲黴素汙染的飼料,其肉和內髒中可檢出有該種毒素。

其他蛋類:如雞飼料中汙染有過量的毒素,滑玉12其產蛋中有該種毒素。

上一篇: 轉基因再度敲響種業安全警鍾
下一篇: 玉米怎樣吃才最有營養